清遠市清城區統計局
2020年,在區委、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清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,全面落實省委、省政府“一區”區域發展新格局,加快推進廣清一體化和“入珠融灣”步伐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較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。
一、綜 合
經市統計局統一核算,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初步核算數)639.56億元,增長3.3%,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.05億元,增長1.1%,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.3%;第二產業增加值215.03億元,增長7.8%,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9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396.48億元,增長1.0%,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9.3%。三次產業結構為4.4:33.6:62.0,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.1個百分點。

全年出生人口0.95萬人,出生率12.00‰;死亡人口0.41萬人,死亡率5.26‰;自然增長人口0.53萬人,人口自然增長率6.73‰。年末全區戶籍人口78.57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1.71萬人,其中男性人口39.41萬人,女性39.16萬人。
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993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2.48%。
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.0%。分類別看,食品煙酒類上漲8.1%,衣著類上漲1.5%,居住類下降1.8%,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2.9%,交通和通信類下降4.5%,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.9%,醫療保健類下降0.6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.3%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.2%。
二、農 業
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51.54億元,增長1.4%。其中農業產值14.75億元,增長4.2%;林業產值1.94億元,增長10.7%;牧業產值25.55億元,下降1.0%;漁業產值6.09億元,增長3.2%;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.21億元,增長3.5%。
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23.22萬畝,增長1.8%。其中,谷物播種面積23.06萬畝,增長1.6%;經濟作物種植面積6.68萬畝,增長3.7%;其他作物種植面積14.60萬畝,增長3.1%。經濟作物中,甘蔗種植面積0.06萬畝,與上年基本持平: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.51萬畝,增長3.4%;中草藥材種植面積0.15萬畝,增長5.9%。其他作物中,蔬菜(含菜用瓜)種植面積13.98萬畝,增長4.3%。
全年糧食產量7.13萬噸,增長4.7%,谷物產量6.71萬噸,增長4.6%;甘蔗產量0.60萬噸,下降2.0%;油料作物產量1.23萬噸,增長4.6%;蔬菜產量25.92萬噸,增長2.5%。
全年肉類總產量6.76萬噸,下降4.6%。其中豬肉產量1.43萬噸,下降17.8%;牛肉產量0.02萬噸,下降32.5%;禽肉產量5.26萬噸,增長0.2%。禽蛋產量1.24萬噸,增長66.4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19.79億元,增長10.8%。其中,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增加值為零,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83.23億元,增長12.0%,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35.43億元,增長4.9%。分輕重工業看:輕工業企業增加值56.97億元,增長44.8%,重工業企業增加值162.83億元,增長2.2%。分企業規模看:大型企業增加值66.19億元,增長0.7%,中型企業增加值75.23億元,增長27.3%,小型企業增加值75.54億元,增長7.3%,微型企業增加值2.83億元,下降14.0%。
在規模以上工業現代產業中,先進制造業增加值69.31億元,增長29.2%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.5%,其中,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1.1%,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37.1%,石油化工產業下降13.4%,先進輕紡制造業增長15.3%,新材料制造業增長8.5%,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2.98倍。
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29.44億元,增長1.02倍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.4%。其中,醫藥制造業增長2.98倍,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9.3%。
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69.03億元,增長9.1%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.4%。其中,紡織服裝業下降11.1%,食品飲料業下降5.2%,家具制造業增長17.2%,建筑材料業增長7.1%,金屬制品業增長24.1%,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50.4%。
支柱產業中:有色金屬行業完成增加值50.16億元,增長6.5%;陶瓷業完成增加值30.74億元,增長6.4%。
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.2%,其中,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.3%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.0%,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0.3%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13.4%,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上漲6.6%,我區沒有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。
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.8%,上升1.6個百分點;流動資產周轉次數1.88次;成本費用利潤率5.8%,比上年提高1.8個百分點;全員勞動生產率27.65萬元/人年,增長6.8%;產品銷售率98.15%,下降0.9個百分點。實現營業收入1154.51億元,增長2.7%;實現利潤總額63.84億元,增長46.2%。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.60億元,下降12.8%。虧損企業虧損面23.3%。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.93元,比上年降低2.26元。
年末全區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分包建筑企業91家,比上年增加19家;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5.78億元,下降3.7%。
四、服務業
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下降9.5%,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下降24.0%,金融業增加值增長4.4%,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0.5%。
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5.5億元,下降4.9%;利潤總額6.2億元,下降22.6%。分行業營業收入看,道路運輸業下降24.1%,郵政業增長13.8%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降14.0%,研究和實驗發展下降5.1%,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39.3%,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增長1.69倍,水利管理業下降22.9,衛生下降1.3%。
全年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.01億元,下降2.0%。
五、 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.6%,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9.6%,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.0%,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.5%。工業投資增長13.0%,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1.8%。基礎設施投資下降3.6%,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6.5%,其中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35.4%,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投資下降16.1%,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0.4%。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.67倍,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.77%。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54.4%,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.79%,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80.2%。
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62.62億元,下降5.4 %。按用途分,商品住宅開發投資204.50億元,下降6.1%;辦公樓投資2.53億元,增長12.6%;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3.72億元,下降38.3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405.72萬平方米,下降5.7%,其中住宅361.73萬平方米,下降4.8%。
六、國內貿易
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.95億元,下降10.7%。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30.71億元,批發業企業零售額45.16億元,下降19.1%;零售業企業零售額70.91億元,下降6.0%;住宿業企業零售額1.43億元,下降33.1%;餐飲業企業零售額0.85億元,下降15.1%。
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,糧油、食品類增長1.7%,煙酒類下降15.2%,服裝、鞋帽、針紡織品類下降23.4%,化妝品類下降14.6%,金銀珠寶類下降19.5%,日用品類增長0.6%,體育、娛樂用品類下降39.1%,書報雜志類下降1.5%,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29.3%,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4.4%,中西藥品類增長18.3%,通訊器材類增長4.42倍,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3.0%,汽車類下降8.9%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零售額增長65.9%。
七、對外經濟
區轄部分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36.03億元,增長20.8%。其中出口35.50億元,增長81.7%;進口100.52億元,增長8.0%。進出口差額(進口減出口)65.02億元。
區轄部分全年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重項目0個,全年合同外資金額1.36億元,下降85.16%。實際使用外資3.29億元,增長44.96%。
八、財政和金融業
區轄部分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.71億元,增長0.6%;其中稅收收入12.87億元,增長4.3%。區轄部分全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5.91億元,增長11.4%。其中,教育支出13.93億元,增長1.6%;科學技術支出1.44億元,增長8.6%;衛生健康支出6.42億元,增長15.2%;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.83億元,增長13.2%;節能環保支出1.31億元,增長29.9%,城鄉社區支出3.60億元,下降14.5%。
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297.91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6.3%,其中住戶存款余額572.85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9.7%;本外幣貸款余額1211.31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17.9%。
九、人民生活、社會保障和福利業
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0元,增長5.5%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8元,增長4.3%;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9元,增長6.8%。
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(含離退休)16.91萬人,增長11.21%;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.47萬人,增長2.17%;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4.39萬人,增長3.12%;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9.37萬人;參加工傷保險12.29萬人,增長15.99%;參加失業保險11.54萬人,下降9.27%;參加生育保險11.09萬人,增長4.94%。
全區擁有各類養老機構12間,其中區福利院1間、鎮(街)敬老院6間、公建民營1建、民辦4間。全區正在運營的居民養老服務中心(站)共13個,其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運營的中心2個,共有各類可供養老床位4095張(含市福利院床位數在內),收住老人793名。
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7476萬元,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70萬元。
十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全區各類學校(不含市屬,含幼兒園)共有319所。其中普通中學35所,小學64所,幼兒園204所,教學點15間。在校學生200526人,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186人,初中在校學生38067人,小學在校學生110927人,幼兒園(含學前班)在園幼兒50264人。全區共有專任教師11599人,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936 人,小學專任教師4337人,幼兒園專任教師3314人。
區轄部分全年計劃外登記科技成果17項,均為應用技術成果。擁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6個,清遠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7個。全年專利申請量達1816件,增長66.9%;專利授權量1201件,增長73.3%,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5件,增長28.6%。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0件,增長2.75倍。
十一、文化、旅游、衛生和體育
年末全區共有文化館1個,文化站8個,縣級以上圖書館1個,圖書館藏書量36萬冊,博物館1個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%,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%。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12.3萬戶。
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20.42萬人次,下降47.9%;旅游總收入46.8億元,下降49.2%。
年末全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(含民營機構及村衛生室)602個,其中,醫院(包括綜合醫院、中醫院、專科醫院) 30個,鄉鎮衛生院4個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8個,村衛生室(含農村衛生服務中心)165個,門診部及診所393個,婦幼保健機構(包括婦幼保健醫院)1個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,急救中心(站)0個。全區擁有醫療床位2626張,下降5.7%,其中衛生院床位370張。全區衛生機構擁有在崗職工5016人,增長9.89%,其中執業醫師1440人,執業助理醫師396人,注冊護士1958人,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3人,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595人。
全年成功舉辦各類體育活動14次,參加運動員超過1萬人。在省級以上運動會獲得金牌3枚。
十二、資源、環境和應急管理
全區大、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0.5937億立方米,比上年上升0.35%。全年總用水量3.3375億立方米,增長1.27%。其中,生活用水量0.8865億立方米,增長3.8%;工業用水量0.465億立方米,下降5.1%;農業用水量1.9358億立方米,增長0.9%;生態環境用水量0.0502億立方米,增長50%。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85.16萬噸標準煤,增長0.2%。全社會用電量91.61億千瓦時,增長7.2%,其中工業用電61.76億千瓦時,增長8.28%;第三產業用電16.19億千瓦時,下降1.2%;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1.64億千瓦時,增長11.6%。
從市環保考核評價點總體情況看,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9天,其中優天數174天;良天數175天;輕度污染天數15天;中度污染天數2天,無重度污染,空氣質量指數(AQI)優良率為95.4%。清城區降水PH均值5.86,酸雨頻率為33.9%。清城區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可吸入顆粒物(PM10)、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分別為8μg/m3、24μg/m3、45μg/m3、26μg/m3,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第90百分位數平均為143μg/m3,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平均為1.0mg/m3。
全年完成營造林工程5800畝,其中退化修復5000畝,封山育林800畝;完成中幼林撫育23250畝,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4.4%。
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7起,死亡33人,受傷3人,經濟損失1343.5萬元。發生工礦商貿制造企業事故2起,死亡2人, 直接經濟損失212萬元。發生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生產經營性事故18起,死亡22人,受傷3人,直接經濟損失2.5萬元。
注:1、本公報中2020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。
2、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量為現價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3、金融、衛生、社會保障、教育等數據來自部門統計。